Google不把學歷當作篩選標準
Google的求職者中有許多常春藤名校的畢業生,但Google並沒有把學歷當作是第一篩選標準,人事部主管Laszlo Bock在New York Times的訪談中提到,Google在乎的是你在大學生涯中學到的技能和經驗;光看學歷,是無法向Google證明你的能力的,那Google需要怎樣的人呢..... ?
機會是留給積極、主動學習的人
學習讓你更靠近目標,Bock說:「看看那些沒有上大學,但仍靠自己力量闖出一片天的人,他們就是Google要找的人才!」
很多企業「要求」求職者要有大學學歷。
但在Google,「大學」甚至不被列在篩選條件內,因為隨著資訊的發達、網路的開放與普及化各大學在線上開的自學課程、職業訓練資源已經足夠讓大家可以靠「自學」學習到公司需要的技能。
「你能做甚麼」比「你懂甚麼」更重要
(展現你的技能,而不是知識)
假設今天有個人來面試,他理解力強、聰明又願意學習,於是你雇用他為人事部或是金融部的員工,但你發現他有基本的知識,但卻無法將這些知識有效運用到工作上,把這樣的員工和另一個重複做同一件事做到變專家的人比較,當遇到問題時,那位專家一定會對那位員工說:『我告訴你怎麼處理,這情況我遇過上百次了…。』
大學學歷只是你在某個領域學習的證明,就像是你從新聞系畢業,你也只能說你對人物採訪或是播報、撰寫新聞有基本的了解,但這個學歷並沒有告訴對方「你能做甚麼?」
你有膽量在許多觀眾面前表達你的想法嗎?你會架設網站嗎?
你可以用有趣的角度思考不同的問題嗎?還是你只是很會考試?
分析性的思考,讓你和別人不一樣
(學習「統計」是重要訓練方法)
「人類是的創造力的是天生的,但邏輯和組織思考是靠後天學習來的Bock說:「我在商學院學了統計,這對我的後來的發展影響很大」分析性的訓練讓你在工作時不只是勞動,你的思考模式會顯示出你和其他求職者的差異性!」邏輯思考不僅僅只是寫程式,舉例來說,在2010年,Facebook發了一則貼文:「政治候選人的臉書粉絲越多,就越有可能贏得選舉」也就是說,越多人在粉絲業按讚,贏面越大。
但這是一個不合理的推論,那些本來就很受歡迎的候選人,可能剛好臉書粉絲就比較多,而且過去也有粉絲較少的候選還是贏得選舉,那該怎麼解釋?跑這項統計的Facebook員工可能懂一點基本邏輯,但他們沒有分析性的思考。
分析數據需要的是新科技的訓練,以才能了解數據中的因果,解釋其中的關聯。.
恆心與毅力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懶惰為失敗之母)
Google的總裁Eric Schmidt說:「『有能力的人』和 『成功的人』的區別,不是他們的知識,而是他們對事情的恆心與毅力」對某些人來說,大學真的是太輕鬆了,他們可以在室友熬夜苦讀到爆肝的情況下,夜衝加夜唱到臨晨,隔天考試還是拿A
一張大學文憑無法說明你是天生聰明還是後天努力。
所以,Google當然會寧願找個「有毅力」的應徵者,而不是成績好的懶惰鬼。
技能與經驗更有價值
(主修只是大學學習中的一部分)
Bock說:
「我不是要大家不念大學,只是很多念大學的人,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念大學,還有他們想從中學到什麼。」
Bock和Schmidt都認為:
「在大學裡學到的技能和實際經驗遠比一張文憑重要。」
Bock說:
「我其實已經忘記上次別人問我主修什麼是多久以前的事了。」
如果你想要 Google工作 (或是其他公司)千萬別只專注在你的主修,你要確保在畢業後,你能夠擁有足夠的技能和經驗,在這個世界上創造驚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