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多美ATOMY- 全球商城

2013年12月3日星期二

大西洋海神 " 海蛞蝓 " 北部海域首現身!


學者日前在基隆市八斗子岸邊,發現大西洋海神海蛞蝓(Glaucus atlanticus),這是北部海域首次發現這類生物,學者質疑跟氣候變遷海水暖化有關,但需要更多研究證實。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外型為鮮艷的藍色配上銀白色帶狀,身上有三對突出的腕狀構造及尾巴。因生活在大西洋,加上希臘神話中的海神格勞克斯(Glaucus)在吃了長生不老的草後,雙手變成類似魚的鰭,雙腳延伸變長為尾巴,與此海蛞蝓神似,故而得名。

出現在不該出現的地方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主要分布在熱帶地區,二O一O年曾在琉球鄉杉福村肚仔坪潮間帶初次發現蹤跡,這次則是在亞熱帶的北端發現。

「我一眼就認出,因為牠真的太美了,且出現在不該出現的地方。」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蔡姓研究員在基隆市八斗子平浪橋岸邊發現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後,將牠帶回海科館,進行觀察研究。

海科館展示教育組組長陳麗淑指出,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常隨著主食僧帽水母、錢幣水母一起出現,身長可達六公分,為何出現在北部海域,環境意義值得討論。

專家研判海水暖化北移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說,氣候變遷海水暖化有可能造成熱帶地區物種北移,出現在過往未曾現蹤跡的地方,近些年日本北海道即有數次漁民抓到南方系統魚類的例子,但還需長期的觀察,熱帶物種因黑潮而被帶往北部也是可能原因。

鄭明修說,也有可能海上交通運輸繁忙,生物或生物的卵附著在貨運船、漁船上而被帶往另個地方,因為適應環境而生存下來,一九三O年代原應生長在中國沿海一帶的大閘蟹居然在歐洲被發現,就是這樣例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